2015年5月13日 星期三

[文章] 市場至上

市場至上

  在市場至上的說中,從一而終代表性的思想家就屬海耶克了,社會科學的方法論比知我們所
謂的自然科學,研究自然科學的建構型理性主義,主張所有的知識是完整的整體,而且起總
和是固定的,只是這所有的知識,在這其中可分散也可集中,能透過人為的手段合理的分配
。這樣的方法論,時常利用許多的現象,推導出另外的現象,是相較之下簡單的,用一些存
在於自然中的法則,來去做計算證明,模擬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。

  然而社會主義可就不同了,因為過於複雜,海耶克認為,我們事實上無法掌握到所有的知識
。他信奉進化理性主義,所有的知識信息並不能夠成一整體,知識可以交流,擴大but不能
完全集中,是社會最缺乏的資源,只有透過市場經濟,分配才能造就最適當的資源分配。因
為非一整體,又在不斷進化,所以事實上無法完全掌握,如果有一個人可以完全掌握所有的
知識,那就可以讓這個掌握所有知識的人,去推行一切,但這是不可能達成了,所有自由都
因為無知而產生,因為有無知所以才有可以改變的空間,即產生了自由。價格就是「一個物
品」或「一種行為」可望滿足人們需要的潛在力量,由市場決定,不是人為可以干涉的。

 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脫離不了主觀意識,是由人們的偏好序列所決定的,任何大大小小的事情
都離不開個人動機,就算是「市場經濟優於計劃經濟」這種話也是由價值判斷來的,我們會
判斷今天早上起來自己是怎樣的心情,因為這樣的心情所以要做什麼樣的事,是否生產還是
消耗,做什麼樣的行為,造成什麼結果,全部因為主觀的訊息,不是用客觀的方式可以做判
斷,人類賴以取得成就的許多章規都在沒有計畫之下產生,每個人因為信息而產生出個人行
為,追求個人進步造就社會過程。

  經濟學有一特色是,相關學說必須是純形的,也就是要一班化的適用在各種狀況,比較歷史
學派的歸納法跟奧圖學派的演繹法,歸納法是要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拿來參考比較,做出一結
論,然而,以經濟學來說,因為有的訊息庫實在太大,就算真的已經考慮很多情況,也沒辦
法說已經都考慮了沒有例外;相較之下演繹法就比較適用,因為某些前提,進而產生出某些
結論,當你已經承認了某些前提的存在,你就不能反對他所推出來的結論,因為他們是用邏
輯相連的,經濟學有以下相關的前提:

一、        每一個人的偏好序列,跟他達到自己想要滿足程度的能力都不盡相同
二、        個人的行為都是有目的存在的
三、        所有的行為發生都有時間跟過程
四、        人會從過去的經驗之中獲取知識

  市場至上的所有相關學說,無不根源自此,因為大家追求自己的利益,但事實上利益在每個
人眼中的定義就不太一樣了,雖然可能想要的東西相似,但也不會完全一樣,加上每個人的
能力也並不相同,多半對得不到的東西也有自知之明,自然而然的行程今天的社會市場,他
是動態的,是不斷改變的,任何人無法控制他會產生出來的樣子。

  貨幣理論是造成市場經濟根計劃經濟爭論不休的主要地方,中性貨幣理論強調只有貨幣中才
能造就市場經濟的平衡,也就是市場中貨幣流通的總量需要恆定不變,如果貨幣不中性的話
造成的結果就是物品交易產生相對價格,進而引起了破壞作用,是最糟糕的結果,我們不能
用增加貨幣總量來刺激市場的繁榮,這樣的做法雖然能短期的提升金融,不過不良影響的是
之後的通貨膨漲,可更麻煩的多。這跟凱因斯的貨幣理論可說是大相逕庭,兩邊的追隨者,
也在這其中不知道維持了不知道多少年的爭執,即便我們如果從中間去看,好像兩邊都有不
合理或是漏洞。貨幣中性論的幾個重要大原則:

一、貨幣流通的總量需要恆定不變
二、擺脫自然和狹窄的地區性市場限制
三、一個人的成功其實是來於其他人的成功,所以有強烈的依賴性(由"價格訊號作為交通工

具"運行複雜的社會結構)

 前兩項牽扯到比較複雜的數學運算,加上跟凱因斯的辯論持續至今尚無定論,就不先做討論
,從第二項開始,基本上市場從現在來看,可以很清楚的感覺到他的非地域性,每一塊跟每
一的地方都因需求跟供給交互影響著,你其實還蠻難說就哪一個地方去做探討這樣,也就是
說旁邊哪個人在哪個地方哪個時候買了什麼東西,其實是不能說跟你完全沒有關係的,套到
更大的,國與國社會與社會間亦然。再來就是一個人的成功仰賴他人的成功,重點在於雖然
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,但因為大家都知道成功必須仰賴他人的成功,加上大家又想要成功,
於是互相依賴就愈滾愈大,中間產生各種訊息,而看到各種訊息的人,又會因為這些訊息做
出決定,而造就其他更多不同的訊息。所以這是一個複雜的不可事先預知預測的情況,只能
用社會推演的角度去看他,並不行用什麼計劃去控制。

海耶克的思想是屬於奧國經濟學派,其基礎資本理論指出市場是動態的,以迂迴基礎理論為
本,所謂的迂迴生產理論,簡單來說就是用更多步驟生產,反而比直接簡單的生產來的更有
效率更多產值,舉個例子,如果要直接種田可能會沒有太大的效率,於是就寧願去拿些時間
,準備一些種田需要用的工具,譬如說是犁阿,磨坊阿之類的東西,之後再去生產,雖然先
花了成本,不過花了以後增加的生產效率跟助益,反而還超出了當初所花費的成本,所謂的
資本,也就是某些階段中,迂迴的中間產物的集合罷了。

在這要跟分工做一下釐清,分工並不是迂迴,所謂分工是專業化或制度化,對整個的影響是
縮短了時間而增加效率,而迂迴不是,迂迴是延長了生產來提高效率。資本跟資本之間,有
交互的作用,互相要配合,還有一些折舊成本的問題,在限制跟規範上面會比消費品還要嚴
格,投資是在某個時期裡進行的,資本和投資之間的關係會表現出或長或短的週期,也就是
有長有短的迂迴過程,最重要考慮:生產產品所需要的時間,固定資本所使用的期限,因為
雖然說迂迴過程是藉由拉長生產過程來提高生產,但沒有評估好也不一定能真的增加生產,
甚至有得不償失的情況,所以投資的情況,考慮進融資,資本折就跟利率等等的因素算回得
利,才能做出最有利的投資。

經濟週期理論又可稱之為「貨幣投資過度理論」迂迴的方式是透過市場協調的,其中不可或
缺的是累積性,由市場調節的自由競爭社會,漸漸的會趨向繁榮,繁榮後會產生正常市場的
不協調,即破壞平衡,無法維持市場經濟,因為這樣產生了蕭條,直到市場的機制恢復正常
,又開始可以調節之後,重新的完成這個圓,不斷循環。循環或長或短,但都幾乎脫離不了
市場經濟調節的關係,前面的事情,一定會影響到後面,只是時間離得遠或近的問題。由海
耶克思想重點看利率的影響,貨幣擴張的影響,是否產生相對價格的影響,其中哪一個失調
都必定產生市場的蕭條。

偏向哲學的部分,就比較是用社會秩序觀的方面去切入,主要注重三點來看,模式、系統、
結構來分析社會秩序。社會秩序本身是無等級序列的差別,強加的序列,是造成不自由的開
端。從社會秩序的角度,可以分成內部跟外部去做分析跟探討,外部指的是人意志所創造的
影響,主要是希望限制某些內容之後,讓人可以在有限範圍內追求自己的目標,內部其實就
有點像是市場經濟的主要精神,由行為互相適應而導出的結果。社會本身是不具有目的的,
他是要讓每個人在其中追逐自己的目標,是一種複雜變化的抽象秩序。

經濟人的觀點最中心的就是「人是利己的」:每個人都以利己的動機去從事各種活動,任何
時候都是,但無可否認的,每個人也都要跟別人去發生關係,產生社會中的各種交互作用。
市場經濟跟計劃經濟最大的差別就是市場經濟以「私有財產」為核心基礎,他也是公正的基
本,沒有私有財產也就沒有公正。在這樣的理論基礎下,市場的行程,造就了貿易產生,這
樣的貿易裡面,充滿的是許多的分工,人與人之間的連結;進而市場擴大,經濟繁榮,這樣
的交易中很自然的會產生出貨幣這種中性的媒介,而國家只要出現,是同控制跟操作市場,
往往會造成破壞,因為就如同前面所說,每個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,有不同的信息,不同
的能力,不同的欲望,這些東西都存在每個人的腦中,幾億萬人的腦中是不可能有一個統一
的系統來掌握的,所謂計畫經濟的國家,一定是掌握不完全片斷訊息的組織,或是一團人。
文化僅僅是一個過程,他建立起一般秩序讓自己演化。

市場需要自由,它的自由和平等需要靠「價格」和「競爭」進行調節,在海耶克的思想中,
雖然市場經濟存在有他的問題,但跟計劃經濟的社會相比,他還是優於的。這不是用任何計
算跟理論,而是用現今社會許多交互作用所導出來的最後結果。這中間包含了「公平」跟「
平等」的問題,就先從公平來看,基本上要講公平,探討結果並無意義,探討競爭的方式工
不公平才有意義,結果沒有所謂公不公平,你也沒辦法探討社會公不公平,因為社會並不是
一個具體的事物,只是一個過程,沒辦法說過程公不公平,因為找不到標準點,只有回到每
個人每個組織,才能去研究到底工不公平。一開始的先天條件本來就會不同而競爭,有一些
看似市場經濟的擁護者,其理論基礎會說基本上自由競爭下付出會有收穫,但也不能這樣說
,因為你能探討說一個競爭,開放競爭的人,是不是以公平的角度對每個人,卻不能說他們
自己本身擁有的差異,要要求公平,他們所付出相對應的報酬要公平,就是一定會有差異的
,而且這些差異變是自由的基礎,創造利潤的根源,所以探討結果公不公平本身根本無意義
。另外是平等這方面,市場經濟基本上是不反對公正跟平等本身的,但他核心關心一個問題
;「口口聲聲說的評等公平,如何產生,產生出來的是真平等公平嗎?」什麼是公平,其實
公平的標準,追根究柢是不是也是人為的過程,那這個人是你我還是他,當連這都訂不出來
的時候,沒有標準,又何來之說?重點不是不要平等,是根本沒辦法知道平等究竟是什麼。
實現這一切需要權利,要給予權利就必需有人提供義務,從這個觀點去推論,唯一的可行,
就是放棄私有財產,進行集權才有可能達到。

經濟學基於兩個基礎,主觀價值論和邊際效用價值論,凱因斯所推行的計劃經濟,在海耶克
的眼裡,就是產生滯障的禍源,所謂的失業,就是供需的不一致所產生的結果,每個時間都
應該有屬於他的平衡,而就是工會等組織的存在,強制勞力的一定價格,反而造成社會整體
反效果。

計畫經濟的不可能論是市場至上的重要部分:

1.        計畫經濟重點不在計畫而是誰制定了計畫。
2.        計畫經濟等於直接否定私有財產
3.        在計劃經濟中人民企業等個體都只是工具,不具創造力

總之,因為價格不可計算,也難以判斷物品價值,社會主義存在前提是要有全知全能計畫者
,但這個假設卻並不成立,反倒是從個人對價格看,每個交易都具自己掌握的訊息來看,不
需要太多的專業,可以從經驗去修改,從中獲得訊息,隨時應變,追求自己的最小成本最大
利潤,藉由市場自己的調節,達到最佳的情況。

常常使國家變成地獄的,正好是人們試圖把國家變成天堂的東西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